|

|
|
近日,“新电改破局五周年,从蹒跚学步到披荆斩棘——聚焦电力辅助服务和容量市场主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
“从目前大部分研究结论来看,在2040-2045年整个电力系统可能就要实现近零碳排放,到2050年左右整个能源系统就要实现近零碳排放。因为发电装置的寿命差不多是30-40年之间,实际上从现在开始就不能建高排放的设施,如果要建,就要考虑在后期采取末端治理的措施,比如采用CCUS(碳捕获),不然就有可能成为搁置资产。”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强调,要想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2060年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标,恐怕不能再新建火电。如果必须要建火电,需要同步做好二氧化碳回收和捕集工作,但从成本考虑,这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方式是不经济的,也就是说新建火电这条路几乎不太可能走得通。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对于此观点也表示赞同。袁家海分析说:“以往能源行业五年规划都是把保障能源供应放在首位,而能源‘十四五’规划则要我们必须把碳约束加到电力规划里面,这样的话就要把什么时候达峰,什么时候中和,达峰和中和对‘十四五’期间有什么具体要求加以明确。”
对此,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也表示:“随着新能源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新能源应该成为主角。虽然说新能源需要火电配合调峰调频,保障电网平稳,实际上现存火电已经足够做到这一点,我也不建议再上火电。”
那么,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无论是实现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力能源之一。”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表示,电力市场化改革多年,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目前看来,电力市场化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确实结构要优化,要低碳转型。同时能源还要支撑经济发展。所以这种情况下,体制机制不创新、不配套的话,真的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夏清看来,如何解决电力体制改革的红利,绝对不能单方面的降价,而是应该让电网和用户互动起来,让用户以最友好的方式用电,以最友好的方式配合新能源消纳,用机制来发现用户的价值,用市场实现它的价值,最终通过用户互动创造的红利,再去降价,才是正解。
“未来当可再生能源高比例运行之时,如何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也是一大难题。未来我们建立把辅助服务成本通过输配电价向终端用户疏导的机制。”袁家海最后说。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