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有很多显性技术特征,比如绿色低碳、灵活高效、多元互动、高度市场化等。
个人认为在技术特征之外,还有一些商业和战略模式上的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新型电力系统必然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电力系统的特征。
首先,新型电力系统是新的产业模式,新型电力系统包括新型发电系统、新型电网系统、新型负荷系统、新型储能系统,也就是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都呈现出不一样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新型电力系统不完全等于新型电网系统,而且源网荷储的互动和相互影响远大于传统电力系统。
其次,新型电力系统是新的生产模式,这个组织关系包括单一主体的内部组织关系,原有的大型电力企业职能式的、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很难适应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需要向“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多维度矩阵”的方式不断演化,构成平台型组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组织”和“企业间的组织”,这两者间的边界将变得非常模糊,出现所谓的“生态型组织”,也就是说跨企业的生产组织关系将进一步强化,比如多方参与、灵活互动的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某种程度比传统电厂更强大,但是组织实体边界是无法定义的。
而且个人认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生产模式是基于多元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构建起来的,并非是因为某个简单的政策导向因素就能重新构建,是一种基于“社会整体福利最优”状态的生产方式组织,所以这个生产模式的重构必然是基于市场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由电网企业OR地方政府单边组织的,基于政策性价格补贴的需求响应,是无法和未来基于现货价格下的多元多边的需求响应模式相比的原因——要素组织方式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
另外一方面,对于正在进行战略转型、技术转型的一些电力、能源企业来说,要适应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生产关系变化,没有组织级别的重大变革,是很难成功的,组织变革的重要性远远比技术变革高的多,当然难度也大得多,而且组织变革又和技术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变革各个主题线索交织在一起。这个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
本图片引用自阿里云研究中心报告
第三,新型电力系统是新的技术模式,这个技术方式最重要的不是体现在一次系统、或者二次系统,而是一次、二次、三次(信息&数据)的结合方式,是一种强信息物理融合(CPS)关系,不是结合,是融合。就第一性原理而言,新型电力系统在各个电压等级都面临波动性、间歇性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指数级“熵增困境”,原有的面向稳态可控电源的电力技术系统面临的挑战巨大,那么必须依靠信息熵的指数级增加,才能对冲电力一次系统的熵增,在CPS的强融合条件下实现新的熵平衡。
大致的示意图如下吧:
后续我们继续思考的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三个商业特征。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