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4日,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热情亦不断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理解“双碳”目标,切入点是气候履约,核心是产业竞争,但其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协同路径。未来碳减排路径选择,将是“五碳并举”,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贺克斌表示,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应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及科技支撑的创新体系,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融合等一些颠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环境领域话题、安排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找准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