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安源电厂煤质检验中心获C... [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技术 >> 学术交流
甘肃电科院郑伟与时间赛跑的电力科研人
时间:2022-04-19 08:23:23

         ↓底部

专家简介

  郑伟,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现任国网甘肃电科院三级职员,教授级高工。先后被聘为甘肃省电力公司电机励磁专业技术带头人、可靠性管理专业首席专家,国网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专家,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5年获评“甘肃省劳动模范”,2019年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津贴”,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专利二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并多次获得甘肃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

  1994年,21岁的郑伟从大学毕业后,进入国网甘肃电科院工作,从一个“学生新兵”到全国劳模,郑伟在国家电网建设中整整奋斗了28年,他深知做科研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秉承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他先后致力于系统稳定、继电保护、网源协调、降损节能等专业领域,解决了电力生产实际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3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稿件《甘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国网甘肃电科院可靠性管理专业首席专家,郑伟介绍了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建设成效。在中央权威媒体上作为国家电网的科技专家发表言论,这是对郑伟电力科研专家身份的充分认可。

  郑伟(左二)在实验室带领青年员工开展科研

  电网建设的“电保姆”

  “这么多年来,国网甘肃电科院见证着我的成长,从一名一线技术工到正高级工程师,正是因为多岗位的沉浸与历练,才造就了现在的我务实的科研作风和融会贯通的职业素养。我也目睹着我们的电力工作逐渐从‘装置大夫’升级到‘保健医生’,国家电力事业发展也越来越好。”每每听到郑伟讲述他的工作经历,青年员工们都很受启发:“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好钻研、讲责任、肯吃苦,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

  2008年,西北部分地区还存在电网网架距离远、重负荷输电线路等问题,其中陇南地区低频振荡的问题亟待解决。郑伟主动带领技术团队奔赴一线,展开相关研究和改造。通过对比多种方案,他发现应用PSS(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器)抑制低频振荡的效果最为明显。但是低频振荡治理是一个网络问题,需要多个发电厂同时安装PSS并相互密切配合,才能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郑伟带领着团队历时3个多月,在大山里日夜兼程,走访一线、查看现场、分析原因,首次提出应用电力系统稳定装置的方案,团队持续进行参数设置试验,不断完善,对20余座电厂新安装的PSS进行联合调试,最终有效解决了低频振荡问题,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实验室建设的“先行官”

  2011年,郑伟在外挂职期间深入了解了浙江电科院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让他明白继续依赖老专家的经验,无法解决电网新发展出现的问题。他认为电网数字仿真平台是服务复杂大电网的重要硬件基础,力主建设甘肃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练掌握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环节,他要求系统的整体布局设计和每一台设备的组装都由实验室建设团队亲自完成。经过一年多不懈努力,甘肃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于2012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依托该实验室,逐渐拓展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计算、电网故障再现与分析、新能源入网研究及继电保护及稳控装置测试等试验检测能力。

  2012年,郑伟又参建了甘肃公司第一个国网公司实验室——国网公司降损节能技术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成功孵化出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7年,电科院承担甘肃首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祁连换流站调试测试工作。郑伟想到利用实验室仿真手段为调度调试提供技术支撑。仿真分析攻坚小组即刻成立,前期对调试各个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模拟,通过不断优化仿真参数,逐项完善了调试方案。最终实验室在甘肃首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祁连换流站两台300兆乏调相机工程调试等新能源送出重大工程投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助力甘肃电网的技术支撑能力步入特高压时代。

  科研团队的领路人

  2015年,甘肃新能源发展遭遇严重弃风、弃光现象。郑伟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开展相关研究,他们构想高载能负荷能参与进行荷—网—源协调控制,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经过数次集中工作和艰难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立项轮番答辩,最终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规模风/光电/高载能并网的荷—网—源协调控制关键技术”正式落户甘肃省电力公司。

  可此时一场毫无征兆的大病突然袭来,暂停了他的科研工作,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医院下达了4次病危通知书。“当时就想着一定不能向命运低头,只要能够活着出ICU,我一定要尽快完成我的项目,一定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印记!”谈起当时生死一线的经历,郑伟感慨地说道。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郑伟更加努力地与时间赛跑。他和课题组成员通过深挖高载能负荷调节潜力,探索出了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一种新途径,实现了荷随风动。历时3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攻关,荷—网—源协调控制示范工程最终建成,新能源消纳成果显著。该示范工程于201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了为期122天试运行,期间多消纳新能源电量2.2258亿千瓦时。

  科技创新的管理者

  从电力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到科技项目的管理者,身份转变后,郑伟积极加强科研方向顶层设计,聚焦大科研,培育大成果。2014年以来,郑伟牵头新增承担国家项目1项,省政府项目3项,总部项目12项,立项数量、质量均高于以往。科研管理方面,他大力倡导项目全过程管控,在严格执行国网通用制度基础上,修订管理制度4项,制定业务操作规范1项,确保科技项目全过程可控、在控。努力提升成果申报质量,2014年4项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超历年平均水平。他还积极加大成果推广力度,编写《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2014—2016科技成果培育计划》,重点在配电网节能改造、新能源运行等领域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累计转化效益超千万元。在他的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下,电科院科技工作获得多项国网公司总部嘉奖,被授予2014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人获国网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电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传承和人才的接力,多年来,郑伟注重思想和技术传承并重,坚持“传帮带”,为青年技术员工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并结合以科技项目、现场试验开展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技术传承之路。2020年,郑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他的劳模精神引领下,国网甘肃电科院涌现出一批批人才,其中国网公司级专家5人,6名员工分别获得省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先进个人,8项创新成果、专利,6次获得省公司奖励,5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表彰奖励。同时,他被聘为兰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与国网甘肃电科院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而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电网青年,从前辈的手里接过电力科研的接力棒,发扬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做电网建设的守护者、笃行励新的科研者,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扛起责任担当。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