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碳市场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是电力行业,“双碳”目标为电力企业带来了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机遇,也对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管理体系来看,碳资产管理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各有侧重,因此,在集团层面需要统筹考虑碳资产管理战略,并明确相应部门权责。从实际工作来看,开展碳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是了解自身“碳”家底,即摸排清查企业碳排放、碳资产情况,因此,对于企业自身的碳数据管理、碳核算、减排量资产开发能力等提出了一定要求。此外,当前国内主要碳资产类型包括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后者是碳市场履约机制的有力补充。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考虑如何合理进行不同类型的碳资产配置,以及如何盘活存量碳资产,一方面尽可能规避碳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按时高效履约;另一方面通过低碳融资方式,促进自身减排工作。
制度先行 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
早在2013年,试点碳市场启动时,申能集团下属电力企业是首批纳入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控排企业”),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申能集团下属电力企业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10家成交企业之一。
2018年,为加强集团系统碳资产管理及统筹效益,保障系统内碳资产和碳金融业务有序开展,探索碳资产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盈利模式,申能集团制定并发布了《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碳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集团碳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了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盘查、统一开发、统一交易”的“四统一”原则下开展碳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全资子公司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碳科技”)作为集团系统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统一平台,以及碳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化运作平台。
为规范碳履约及碳排放交易业务管理、防范业务风险,在集团碳资产管理办法指导下,申能碳科技配套制定了《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碳履约业务管理办法》《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碳交易业务管理办法》《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碳交易业务操作规程》等制度,明确了各相关部门权责,参照金融机构的前中后台管理体系,严格进行风险控制。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与碳市场相关的各项政策层出不穷,例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这些政策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因此,除建设和完善自身内部制度外,申能碳科技也积极参与外部政策、制度建设,以及各类标准制定,参加政策、方法学等专家评审会,并及时反馈各类政策征求意见,同时,也面向集团下属控排企业开展针对全国碳市场履约政策、碳排放核算指南等重要政策的专项培训,提高人员“双碳”专业素质及管理能力。
数字赋能 提升碳资产管理质效
对于控排企业而言,“碳履约”是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所谓“碳履约”是指在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控排企业需提交不少于自身实际排放量的配额。因此,对于配额量小于自身实际排放量的企业,即存在配额缺口的企业,需通过交易的方式买入碳配额或其他可用于履约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例如,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因此,在碳履约工作中,主要目标是保障控排企业按时完成履约,并尽可能降低履约成本。
为实现这一目标,申能碳科技主要分为五步开展碳资产管理,从基础数据跟踪分析,到预估碳排放量及配额盈缺测算,进而通过碳价及市场供需情况追踪,最后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履约策略,尽可能做到提前布局,并协助策略执行,保障控排企业按时高效履约。自2013年以来,在各履约周期,申能集团旗下控排企业均100%按时完成履约。
结合已有经验,从集团和企业的管理实际出发,申能碳科技根据自主设计的项目方案,开发了申能碳信息系统与碳资产核心管理系统,集资讯发布、数据集中、交易管理为一体,完善数据收集、碳价追踪、综合评估及提高可视化展示能力,进一步提升碳资产管理质效。
在“双碳”目标下,摸清自身排放情况是开展碳资产管理及其他碳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于不具备独立专业核算能力或基础较弱的企业和公众个人,在申能碳资产管理系统的经验基础上,申能碳科技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了“申能碳管家”碳计量工具小程序,包括企业碳计量、个人碳计量、微课堂、碳讯四大板块,在碳排放数据计量、分析、辅助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及公众提供专业支持,集碳核算实践与低碳科普知识推广于一体,在拓宽数字化系统应用范围的同时,也以数字化工具鼓励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板块协同 为碳资产管理助力
作为涉足电力、燃气、金融、线缆、氢能、环保等领域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申能集团致力于成为低碳发展的领跑者,通过前瞻布局、优化结构、科技创新等举措,各板块在绿色低碳领域持续发力。在碳资产管理中,申能集团可发挥自身多元产业格局优势,通过板块协同,赋能碳资产管理,实现碳资产优化配置。
碳资产优化配置首先体现在碳资产的多样化布局上。除碳配额外,碳资产的另一重要类型是减排量资产(例如,CCER、碳普惠等)。基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首批方法学,申能碳科技充分挖掘集团内部减排量资产潜力,对集团下属企业潜在减排量资产进行摸排,并与系统内新能源、环保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探索开发减排量资产。同时,积极进行外部不同类型项目的CCER储备。除CCER外,减排量资产还包括地方碳普惠,申能碳科技积极参与上海碳普惠建设,自主开发的《上海市碳普惠减排场景方法学纯电动乘用车》入选首批6个上海碳普惠方法学之一。
碳资产优化配置还体现在存量碳资产的有效盘活上。自2013年试点碳市场开市以来,在地方政策及各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指导下,申能碳科技发挥集团金融板块优势,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开发落地了多笔首单碳金融创新产品,包括全国首个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与CCER组合质押融资,上海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首批碳回购、首笔借碳交易等,进一步为企业应对碳价波动风险、盘活企业存量碳资产打通渠道。
“双碳”目标已逐渐成为影响全社会各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国际层面围绕“碳”开展的一系列国际气候博弈,也通过各类国际气候政策向国内企业传递了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双碳”浪潮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能源企业一方面应尽快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方携手,让专业化碳资产管理服务触达更多主体,助力各产业领域更好地适应低碳转型发展。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