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安源电厂煤质检验中心获C... [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电力企业合同交底常见问题与合规建议
时间:2024-11-12 09:38:22

         ↓底部

合同是当今经济交往中规范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的高效管理、严谨执行对推动企业稳健运营、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合同交底中的典型误区,如合同交底内容碎片化、执行形式化、依赖经验化等,并结合电力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合同交底框架,为电力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效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01

合同交底概述

现代企业的营收利润主要来自广泛的对外商事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伴随着合同关系的建立,换言之,现代企业经营的核心,实则是一个围绕合同展开的管理过程,包括积极行使合同所赋予的权利、忠实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以及致力于合同目标的最终达成。

因此,合同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础性任务,要求有效利用合同资源。而要实现合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关键在于确保企业其他成员对合同目的有充分地理解,这样才能促进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提升效率,进而保障企业运营的顺畅、高效与合规。在此背景下,合同交底作为使合同目的被广泛知晓的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且不可或缺。

合同交底是指由参与合同起草、谈判以及签订合同的承办、管理人员以工作联系单、会议等各种形式通知合同执行人员学习、分析合同的行为。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合同交底扮演着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沟通合同管理人员与承办人、执行人的桥梁,具有明确职责分工、统一合同理解、预防风险隐患、促进团队协作等多重作用,其必要性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合同交底,项目执行人员、合同实施履行人员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及细节,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合同目标顺利实现。

按照时间顺序,合同交底可划分为事前交底和事后交底。

02

电力企业合同交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企业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深入推进合同管理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通过运用线上审核、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合同法律合规风险的在线识别、分析与管控,在保障合同法律审核率、强化合同严格履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合同交底工作方面却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合同交底内容碎片化

虽然合同交底对各方发现合同问题、完善风险防范与控制有益,然而,受人力有限、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尚未建立起专门且统一的合同交底工作机制。该项工作大多融入合同审核环节,在管理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

通常情况下,在合同正式签署并进入实施阶段时,没有统一的部门或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组织解析,而是以线上部门会签审核的方式代替合同交底,各个专业管理部门仅在流程线上流转时给出审查意见和提示风险。

一方面,审核交底过程仅仅是对合同条款的机械罗列,忽视了对各条款间逻辑关系和重要程度的系统性讲解与阐述,因而难以与合同目的直接关联。

另一方面,合同的关键信息被分割成多个孤立片段,整体性和连贯性缺失,这就导致不同环节的审查、交底人员可能会从各自的立场与视角出发,提出各不相同的见解和解决方案。这些意见和建议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且未必能获得其他环节的认可与采纳,不仅增加沟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更容易埋下误解和冲突的隐患。

以合同审核流程为例,当承办部门领导发现违约金约定不明这一情况时,便会将合同退回承办人处修改。承办人依据该意见完成新增内容后重新提交并获得通过,可到了物资环节,又因逾期交货违约金设定过低而被再次退回。于是,承办人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调整,把违约金比例提高至50%,之后成功通过了物资审核,然而没料到在法律部门那里遇到了第三次挑战——因超出法定违约金标准而被驳回。对于各个环节的审核者来讲,这或许只是在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一次正常反馈,但对于承办人而言,却是对同一合同条款连续三次的修订与往返奔波,难免心生疲惫与不满,对流程的繁琐与低效产生诸多抱怨。

(二)合同交底执行形式化

合同交底执行形式化,是指在开展合同交底工作时,仅注重形式上的完成,却忽视了对交底内容实质性的传达、理解与确认,从而致使交底效果差强人意,甚至给后续项目执行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未形成统一的合同交底机制,合同交底被简化为固定流程和程序,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不管是线上审核还是项目会议,参与人员都只是按程序“走过场”,并未真正全身心投入内容的讨论和理解当中,接收者也因此难以把握重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

以某一项目合同的签订为例,该合同明确规定需在100日这一既定工期内完成项目建设,此工期要求在合同审核流程以及合同交底环节已为所有相关人员清晰知晓并达成认同。然而,当合同正式签署、项目步入实施阶段后,却频繁出现工期紧张,甚至无法按期竣工的尴尬局面。

深入剖析其缘由,根源在于各部门各自为政,仅从自身局部视角出发开展规划工作,缺乏系统的全局视野以及全流程协同管控意识。从专业角度来看,技经部门的核算工作耗时约7天,物资采购环节依据流程需占用30天,财务付款流程至少需要3天…… 尽管从单个环节审视,其用时似乎符合甚至远低于总工期要求,但当各个环节的时间进行累加时,却出人意料地超出了项目整体的执行能力范畴。这种“局部优秀但整体失衡”的现象,正是由于合同交底执行过程流于形式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严重削弱了合同交底工作对于项目整体推进应有的执行力,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合同交底依赖经验化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程的加速,电力企业不断面临新型业务拓展所带来的新兴问题。在此情境下,许多合同都蕴含着特定的背景信息、目标指向和约束条件。若仅仅凭借既往经验对合同内容进行解读与传达,极易遗漏其中的关键细节和特殊要求。

以光伏项目建设为例,此类项目可能存在一些区别于传统电力建设工程合同的技术创新条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技术与质量标准以及验收要求等内容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以此保障项目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水平。然而,基于经验的交底方式往往会忽视这些差异性。

依赖过往经验和习惯做法,通常仅侧重于工期等常见要素,却忽略对合同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直到工程实施过程中才发现对于新技术设备的安装、调试存在重重困难抑或采买的物资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导致成本增加、工期延误,甚至可能引发与业主之间的纠纷,从而对企业信誉以及后续合作产生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问题出现后,各个专业部门常常以“参照之前做法”“遵循过往管理”作为托词,相互推诿责任。这种行为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助益,反而会加剧内部沟通障碍,降低问题解决效率,并且可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消极的工作氛围,进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造成损害。

03

电力企业合同交底的合规建议

(一)增强合同交底工作流程的系统性

首先,组建专门的合同分析团队,成员包含业务骨干、财务专家及法务人员,由团队依据交易流程对合同内容予以全面、细致的解构,从中提取合同文本的要点与重点,比如可以分为核心条款(如合同目的、双方核心权利义务)、关键风险条款(如违约责任),明确需要向交底对象传达的关键信息,以此完成交底前的准备工作。

其次,对交底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化繁为简,明确交底的语言表达规范和格式要求,有效减少因个体理解差异而引发的信息传达偏差。同时,建议将交底文书浓缩为简易明了的表格形式(如表1所示)。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文档的可读性,消除因合同内容繁复而产生的阅读抗拒障碍,保障交底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表1:工程类合同交底表格示例

第三,对重大重要项目规划多层次的交底流程,建立分级交底制度,如先由公司的领导层向中层管理人员、法务人员交底,此次交底侧重于合同的整体战略意义、重大风险把控和跨部门协调要求等。之后再由中层管理人员、法务人员向基层执行人员交底,根据具体工作职责讲解与业务相关的合同条款,如物资采购人员应重点关注清单参数和付款期限等。通过这种分层交底确保信息准确传达,避免信息过载或传达不到位的情况。

第四,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鼓励被交底人积极提出疑问或针对交底内容进行反馈,作为检验合同交底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互动,能够增强全员的合同意识,促使其自觉执行合同相关要求。此外,对于较为复杂的项目而言,可建立分阶段交底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阶段的重点和风险均能得到充分关注。同时,充分利用合同管理系统、工程全流程管理软件等信息化工具,设置合同履行关键节点提醒功能,如付款期限、验收时间等。在到期前以发送短信等形式自动提示合同执行人员完成相应任务,实现交底内容的电子化、流程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交底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整个项目在合同执行层面的顺利推进。

(二)增进合同交底工作执行的有效性

首先,构建责任清单机制,确定交底主体责任。合同交底工作长期存在执行力薄弱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责任划分缺乏明确性,具体表现为合同交底的责任主体模糊不清,进而引发工作中的推诿现象,致使无人主动承担责任并认真履行相关工作。因此,在开展合同交底工作之前,应当精准指定每个关键条款的责任主体,并制定详尽的责任清单(如表2所示)。该清单需涵盖所有应关注的关键点以及与之对应的责任部门或人员,从而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知晓自身在合同执行流程中的职责范围与权限边界,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表2:责任清单及风险提示示例

其次,将合同交底工作的执行状况与效果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积极投身交底工作、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而对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者予以惩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正负激励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健全合同交底全生命周期负责制度,要求各环节责任人对合同交底工作全生命周期负责,对每次交底过程详细记录,包括交底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交底内容摘要等,作为后续查询和追溯的依据,并在岗位更换时说明交接。

最后,建立通畅的部门协同配合机制。一方面,借助项目管理软件或在线协作平台开展工作,使与合同相关的人员能够实现实时沟通交流、文件共享以及信息的及时更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避免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工作延误或失误。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召开沟通会议,针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分享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三)提升合同交底工作的自发性

合同交底工作呈现出经验化特征,其根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借助案例分析、旁听庭审、角色扮演等多元形式来深度揭示合同交底工作的核心价值。合同交底工作能够有效构建坚如磐石的风险防控壁垒,成为抵御风险的关键防线,使职工理解合同交底工作如何保障合同顺利履行、避免纠纷和损失,让职工从内心认同合同交底工作的意义。

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并制定详细的合同交底指南或操作手册,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标准和防范措施,使职工在进行交底工作时有清晰的指导,能够更自信、从容地开展工作,从而提升主动开展交底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通过该体系和机制,确保能够及时且全面地收集、整合参与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力求让参与合同交底工作各环节的人员在学习进程中实现能力成长,增强其职业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内在动力,使其自发地投身于合同交底工作,进而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桎梏,推动合同交底工作朝着更加高效、专业、创新的方向蓬勃发展,为电力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4

结语

“契约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在民商事活动中,合同不仅是经济交往的基本媒介,更是保障交易安全与合规的法律利器,是履约行为的核心依据所在。电力企业在现代社会的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运营状况直接关乎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合同交底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必须与时俱进。

当前所面临的常见问题,既是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更是改进与优化的宝贵机遇。伴随行业的持续发展、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若能持续对合同交底工作进行优化,其必将朝着更加精准、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进而成为电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进程中的坚实基石,有力地助推电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