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咱们的新能源示范基地登上央视《朝闻天下》了!”这一消息瞬间成为大屯公司职工们口中的热门话题。每个人谈及此事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自豪。
近年来,大屯公司坚持“稳住煤业、做优电力、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保障做好能源供应的同时,不断优化电力产业布局,一边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一边加快新能源建设布局,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现代供电服务体系
2025年初的沛北大地,大屯供电区电网改造项目在这片土地上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大屯供电区电网改造工程项目意义非凡,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更对大屯公司及沛北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影响深远。
“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我们能够实现对新能源光伏发电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加速转型。”大屯电热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主任李洪兵介绍道。
大屯自供区电网新能源光伏电量消纳持续攀升,2024年实现消纳电量3.4亿千瓦时。目前,大屯供电区电网正在形成“煤电+新能源”互补互济的供电模式。智能电网技术可根据新能源发电情况灵活调度,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大屯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电网、自己的火力发电机组,还获得了售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是江苏省第一家获得增量配电供电业务许可的企业。目前拥有供电面积约56平方公里的自营电网,供电负荷约24万千瓦,年供电量约15亿千瓦时,每年承担着供电网内三座煤矿的安全生产及一万多户居民电力保供责任。
“我们践行‘好电力 好生活’宗旨,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为重大项目提供一对一、全天候服务,简化办电流程,全程跟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大屯电热公司营销中心主任伊胜谦详细介绍服务举措。凭借电网建设优势,大屯电热公司围绕周边工业集中区发展需求拓展大工业用户,已吸引宏阳新材料技改项目、晶芯源受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通过改造优化智能电表、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等技术,大屯供电区电网能够实现居民用电精准管理和智能化服务,帮助居民规划用电、节约成本,优化电力分配,提高供电可靠性。
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区
在大屯新能源公司智慧控制指挥中心,具备光伏发电负荷调控、数据采集、作业管控等功能的屏幕,让人应接不暇。“目前,我们新能源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7.3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22万吨。”大屯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冯长萍一边指着大屏一边说。
根据沉陷区分布情况,大屯公司采取“光伏发电+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渔光互补”作为创新能源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示范区。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采煤沉陷区,逐渐被建成集观光、旅游、生态修复为一体的水上光伏电站。如今,这儿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从2021年11月新能源示范基地打下第一根桩,到2024年新能源示范基地一期工程新能源装机规模46.8万千瓦,在新能源产业新赛道上,大屯公司跑出了加速度。改变了大屯电网几十年来的单一能源结构,为地方经济注入不竭的“绿色电能”,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打造出现代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样本”。
大屯公司因煤而建,缘煤而兴,长期开采煤炭形成了采煤沉陷区。大屯公司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申报国家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大基地项目,并取得批复。这是江苏省第一个成功利用光伏发电实现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项目,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次、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选江苏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
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在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我们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重点围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废弃矿井储能、地热利用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项目,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大屯公司总工程师翁明月介绍。
在中国中煤召开的重点科技项目“利用退出煤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验收会上,利用大屯公司龙东煤矿退出后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总体技术方案通过验收。大屯公司利用退出的废弃矿井开发建设储能电站,探索利用压缩空气储能、地下抽水蓄能等储能方式,储存过剩的光伏及风电等能源。
与此同时,大屯公司致力打造涵盖政府、终端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的智慧综合能源服务体系,重点推广专属充电桩、换电站建设等成熟业务领域,成立智慧物流供应链平台,积极构建“绿电交通”生态产业链。
近年来,大屯公司不断优化调整发展思路,依托自有新能源电站、增量配电网、负荷及人才等资源和优势,以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氢”协同优化为发展方向,加大绿色氢能战略布局、产业生态培育、地热资源勘探应用,大力扩展“光伏+”模式,积极探索光伏+氢能、光伏+储能、光伏+充换电业务、光伏+地热项目、光伏+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
按照国家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要求,大屯公司积极融入地方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规划,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诉求,依托自有新能源电站、增量配电网、负荷及人才等资源和优势,结合熔盐储能、虚拟电厂、绿色氢氨醇等新型模式的探索应用,进一步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示范样板。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