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安源电厂煤质检验中心获C... [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中国核电”:公众沟通持续探新路
时间:2018-01-30 08:49:57

         ↓底部

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核电近年再次迈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出口,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实践,更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综合经济实力和持续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和互联网普及,核电发展面临着公众考验的“新常态”。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尽管我国核电有着三十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在核电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平台,做好公众沟通并赢得其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公众沟通与核电发展不匹配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核电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前者滞后于后者,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福岛核事故后,有关机构针对我国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7%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笔者认为,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安全的质疑。核电是公认的经济、清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是解决全球能源安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然而,对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提供多少电力、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目前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但在公众心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如日本福岛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全球性的。

对信息的获取。当前,公众信息来源很广泛,除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外,网络已成为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核的特殊性,公众获得核电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有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们缺乏明晰的背景信息、未形成固定观点时,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信息所左右。公众的直观判断,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具有主观和非理性的特征,这使得其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被强化和放大,从而在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对政府的信任。当公众对政府相当信任时,很少会质疑政府的核电政策,核能公众接受性良好,像法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5%左右,核电发展得到大部分公众长期支持。但政府公信力不够时,公众就会产生质疑,特别是发生核事故后,这种信任感急剧下降,日本福岛事故后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性明显下降。发生在江门的核燃料产业园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相关调查的关注点对比显示,公众质疑政府对该项目的审批过程超过41%。

除以上因素外,知识、生活背景、世界观、价值观、性别、经济地位、职业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践行一体化公众沟通机制

结合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现状及问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自2013年以来全力打造“总部统筹、上下联动、专业支持”的公众沟通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机制统一化、传播广泛化、受众精细化,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套灵活的工作机制、一批科普宣传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核电各单位科普宣传网络,有序推进核电各单位科普宣传工作统筹运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电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机制统一化。摸查各成员单位公众沟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编制了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指南,围绕向谁沟通、怎么沟通、沟通什么,形成了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的标准流程,建立了公众沟通的产品库、人才库、口径库。建立中国核电公众沟通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新闻发言人、宣传专员、科普讲解员三只专业团队,建立了数字化的公众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机制与资源上提供保障,每年定期举办专业培训。通过这个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畅通,让团队成员得到了学习和成长。2014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对评估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为强项,向同行推广。

传播广泛化。梳理、整合、集约各成员公司的公众沟通资源,着力开发更加生动有趣、更易传播的资源,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提高核电科普传播时效。中国核电形成了形象宣传片、科普动画片、公益广告片等10部视频,这当中的核电小苹果、海核青年、核电那些事,网络点击率超过了3000万。通过这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微电影,核电科普变得更轻松,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核电。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展上,科普动漫片《核电那些事》获得了首届核科普奖唯一的特等奖。

受众精细化。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制定不同的沟通方案;打造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品牌;参与社会公益,创作具有亲和力、影响力,易于传播企业沟通形象。中国核电连续三年举办“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及夏令营活动,选取中学生作为重点沟通群体,三年累计参与人数达到36万,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新媒体点击率超过3600万,魅力之光已成为国内各个企业共同参与的公众沟通品牌。此外,中国核电还发布了科普吉祥物——华龙宝宝及华龙手势,开发了核电宝宝微信聊天表情包,通过这种易于传播的载体,拉近核电与公众的距离。

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三次核事故使全球核电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但也成为深化核电公众沟通的契机,中国核电广泛深入开展核电公众沟通活动,将持续推动核电知识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提升社会公众的核科学素养。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