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西安热工院《热力发电》入... [电力科技]南方五省区2月全社会用电... [学术交流]广东公司“五学”打好理论...
首页 >> 技术 >> 技术研发
中国核电技术究竟有多牛?
时间:2018-03-23 09:08:19

         ↓底部

3月11日,中核集团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表示,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美国、加纳等国的核电合作已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中国核电正在健步“走出去”。

我国正在建设的国内第二个华龙一号机组,即将进行穹顶吊装工作,这也标志着这个工程将全面进入设备的安装阶段。

而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向世界。

我国的核电技术和高铁一样,从以前的向国外学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令国人骄傲,简直66的。

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

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核电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先后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的核电技术。

被消化与创新的法国技术

提起核电,也许很多人会想起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大亚湾核电站”。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就在酝酿建设核电站,这一构想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广东省委的大力支持。1982年,国家正式批准了大亚湾核电站项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十分关注。

由于当时中国尚缺乏必需的技术和设备,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只能依靠进口,而作为发展核电较早的美国,未与中国达成共识,这时,法国意识到发展核电是大趋势,与中国合作建设核电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最终与中国达成了合作共识。

大亚湾核电站(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94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正式投产,通过引进法国M310技术,成为了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也催生了中广核的诞生。这是中国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直到2006年中国引进三代核电技术之前,国内核电企业主导的核电站开发,技术路线基本都多少来自于M310。

同一时期,198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并运行管理的中核集团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2002年建成的秦山二期借鉴大亚湾的标准环路的设计,后被学界视作“中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里程碑”。

秦山核电站(来源:东方网)

此后,在M310技术基础上,中核与中广核分别进行设计改进,在“十一五”期间的一批核电站大量应用了自主设计的改进型二代+技术。

福岛事故(2011年)后,国务院要求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中核与中广核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三代核电技术型号ACP1000与ACPR1000+。

通过近十年对法国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家的主导下,中核与中广核两集团联手打造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技术“华龙一号”。

被超越的美国技术

2007年,AP1000作为美国三代核电旗舰技术被中国引进。随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全面负责AP1000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据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主任陈肇博回忆,在引进技术的谈判过程中,中美两方达成协议,如中方自己开发的非能动大型压水堆功率超过135万千瓦,则中方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对第三国出口。

最终,国家核电的上海核工院在AP1000基础上研发CAP1400技术,突破了135万千瓦净功率的限制。

CAP1400示范电站

再到如今,10年努力,经过产学研协同,我国200多家科研院所、大学、装备制造业等2万多人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研发了功率更大、安全性更高的大型先进非能动核电型号CAP1400,成为我国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出口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而且是技术团队系统、完整地掌握了CAP1400关键设计技术及关键设备设计技术。

核电设备国产化

除了核电技术经历了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核电站所需的设备也随之逐渐国产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总工隋永滨曾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口核电压力容器的成本大约是2.3亿元至2.4亿元,而目前国产压力容器价格已经降到1.2亿元左右。

除了AP1000技术的引进,西屋公司还联合了EMD、斗山重工、SPX、安萨尔多等国外企业,进行了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转让。而西屋公司提出的严苛标准,让中国设备商不惜重金进行技术研发,提高良品率。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CAP1400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

中国核电现在有多牛?

华龙一号:“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是我国在30余年核电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吸取福岛核事故经验教训,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可以说,核电成为继高铁之后,又一张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最受关注的当属2015年10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约,正式投资老牌核电强国英国三大新建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就将采用咱们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华龙一号技术。

中国核电“走出去”

随着“华龙一号”、CAP1400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堆型的推出,核电“走出去”取得了初步成果。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据中核集团预测,沿线国家核电合作将直接撬动3万亿产值规模市场。

截至2016年,中核集团预“走出去”的脚步

“十二五”期间,华龙一号国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开工建设;与阿根廷签署重水堆、压水堆核电站合同;与法国签订核能全面合作协议;与英国签署了核能研究与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

仅2016年,全球在建的60台核电站机组,就有24台是该公司建造,全球市场占有率40%。

制定“中国标准”

除了走出国门,我国还正在主导制定核电领域首个国际标准。3月初,由国家电投申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的国际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63186《核电厂-安全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地震停堆系统推荐性设计准则》成功立项,实现了我国核电领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制定上的历史性突破。

该标准项目负责人、上海核工院电气仪控所所长助理毕道伟介绍,该标准立项的投票规则是提案须2/3以上成员国支持,且至少5个成员国同意指派专家直接参与项目才能正式立项。而最终投票结果显示,该提案投票的支持率达到100%,且共计9个成员国同意指派专家协助。其中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主要核电强国。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战略高技术逐步走向世界前列,例如航天、深海、测算、核电等。

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核电从无到有再到强,从当“学生”到后来居上,“中国制造”成为了备受欢迎的“中国创造”,“核电大国”正走向“核电强国”!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今年两会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曾经,作为制造大国,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10年、20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国桥梁、中国船舶、中国超算等装备制造等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不仅如此,在高铁、核电、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中国不断强化技术和产品创新,实现技术赶超,并努力用中国标准引领世界先进水平,展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迈出的坚定步伐。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