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2月4日电(梁晓云)2021年能源转型发展论坛暨国网能源研究院成果发布会4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统筹谋划能源电力保供与降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有必要针对化石能源和煤电的定位、新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路径。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未来保障能源供应角度看,既要考虑更多地以非化石能源满足增量能源需求,又要优先推动庞大的存量化石能源安全有序地清洁化利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耀华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2045年前后,发电量占比超过50%。
“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电力、电量平衡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更加需要各类电源协调发展。”王耀华说。
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11亿千瓦煤电机组多处于“青壮年”时期,约9亿多千瓦为高参数、大容量煤电机组,在电力保供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煤电机组经碳捕捉、利用和封存(CCUS)改造后,即可成为‘近零脱碳机组’,相当于‘清洁能源’。”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运洲说。
专家表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之路。
在供给侧,充分发挥煤、气、水、核、风、光、储等多能互补优势,构建多元化电源体系,更加清洁低碳地满足中长期电力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在需求侧,充分发挥不同能源品种的互补特性,构建多元化终端用能体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主要靠单一能源品种满足需求带来的短缺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横向的多能互补,纵向的源网储荷发输配用协调规划,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有可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供应。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在实施“双碳”战略的过程中,张运洲建议,要统筹安排新能源和煤电发展,“十四五”时期,以能源电力保供为基础和前提,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发挥煤电的托底保障作用,加强战略、规划、监管等顶层设计。同时,加快出台促进CCUS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政企联合,超前规划布局运输、封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CCUS尽早在电力系统实现规模化运用。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