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数智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论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怀柔实验室主任汤广福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2020年,我国能源二氧化碳总排放达到98亿吨。要实现“双碳”目标,全球平均用时53年,而我国只有30年时间,任务相当艰巨。全球碳排放中约有86.9%来自于能源领域,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又有约83%来自于化石能源,所以,要实现碳减排,我们就要抓住能源这个主要方向,牵住“牛鼻子”。
如果不考虑疫情影响和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原材料价格偏高情况,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到2060年间,我国电力转型成本可高达约60万亿元。随着能源清洁转型,能源电力平衡面临更大挑战。
我国的能源供给与消费需求整体呈现逆向分布的格局,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在“三北”地区的不断扩大,“西电东送”的格局还会加强。电力系统在运行安全性、容量充裕性和系统韧性方面存在着新挑战,对能源转型的速度有很高要求。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总体路径是要在确保国家电力安全的基础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的电力系统,要具备电源清洁化、柔性化、数字化等特点。按照碳达峰、深度低碳、零碳的不同阶段,在2031年到2050年,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电量要取代传统电力占据首位,2051年到2060年,风电光伏的发电量要提升到60%。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性资源的开发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转型的进程。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容量约为7.7亿千瓦,但到2060年,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要满足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需要配置当前4倍以上的灵活性资源。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关键支撑技术方面,未来应加大10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技术研发投入,加快变革性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提升煤炭高效灵活发电技术水平以提高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难点,实现技术突破。
同时,由于新能源、灵活负荷波动性和随机性强,要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在新增电力装机中,2030年以前将以西南地区水电及“三北”地区新能源电力为主,跨区输电通道容量将持续增长;第二,跨省电网柔性调节互济需求将增大;第三,交流分区、直流成网、交直流分网将承载未来电力流,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未来跨区跨省之间的互联互通电量将增加,区域性同步电网会发挥更大作用。
不仅如此,新型的能源产消者占比将快速增加,全社会用电量也将快速增长。为此,要构建覆盖产、输、储、用全链条的能源互联网,有序承接一系列技术手段。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能源数字物流技术,提升能源系统的安全要素。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