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电力市场建设应该包括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的多元化目标,不光要体现电能量价值,还有安全价值、绿色价值等,应当建立体现多元化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逐步推动利用市场化机制保障新能源消纳、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来保障系统的容量充裕度,并建立转型成本的合理疏导机制。”日前,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期“双碳”目标下电力低碳保供策略与政策研究系列研讨会上指出。
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中需要处理新能源低边际成本和高消纳成本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通过容量市场与电量市场匹配优化、扩大电力市场范围、优化灵活性调节资源市场机制等方式,支撑新建常规发电容量所需的投资和挖掘大规模互联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潜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充裕度。
在谈及促进低碳发展目标下电力保供能力提升的电力容量市场机制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所电力市场室副主任郑亚先表示,低碳发展目标下电力系统面临由于供电灵活性和充裕性不足分别引发的“保消纳”和“保供电”双重挑战。当前主要面向火电设计的容量补偿机制会解决一部分火电机组成本回收的问题,但没有办法激励新能源通过配储等方式主动提升可靠容量水平。因此,需要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容量市场机制,保障长期的容量充裕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指出,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反映源荷互动与供需协同,针对不同电源的不同容量电价机制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考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进行建设。
“在市场不完善、发生突发事件的背景下,政府对电价进行一些有效介入,或者是对电价进行更加强力的监管,可以保障能源转型的稳定推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认为。
谈及市场化减排机制的协同性问题,朱磊表示,经过“十三五”“十四五”以及这几轮快速变革以来,我国建立了统一的碳市场,污染减排也走在世界前列,发达国家可以被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国外有关市场协同的研究表明,市场重叠会带来配置效率下降。但在国内行业不完全竞争的背景下,市场重叠反而可以激励企业更多的减排。
“我国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建设目的、覆盖范围、市场主体都有一定差别,需要在重点关注安全要素和价格要素的基础上,在配额分配机制、数据质量管理、交易机制、价格传导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协同。”张晶杰表示。
提及我国能源电力的改革速度以及持续追加煤电投资决策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一方面,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煤电装机容量有所上升,但利用小时数却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在今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程中,面对成本价格仍在高位的储能系统,煤电是当下相对具有经济性的调峰调频选择,我们要利用好煤电的调节性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马莉认为,当前煤电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容量是在增,但实际上是增容减量,目前仍需要煤电在新能源出力不足的时候顶上去。未来,随着新兴灵活性资源的品种丰富、技术成熟,煤电到时可以考虑逐步从增容减量过渡到减容减量。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