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欧盟能源监管机构(ACER)发布《2024年欧洲电力和天然气市场重要发展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欧洲电力市场发展呈现电价中枢下探、低电价和负电价时长激增、电价区域分化、气电加速向支撑调节性电源转变等新变化。当前,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多地已出现低电价、负电价现象,同时灵活调节能力不足、消纳问题不断凸显。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新能源发电对电力市场的影响预计将愈发明显,欧洲电力市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将可能在我国出现,亟需在相关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分析相关启示并提出建议,为我国更好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参考。
欧洲电力市场发展新变化
一是电价中枢下探,低电价和负电价时长激增。《报告》指出,2024年欧洲电力均价大幅下降至81欧元/兆瓦时,同比降低16%,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价格水平。同时低电价和负电价时长激增,2024年低电价时长770小时(低于5欧元/兆瓦时),以年均2.5%的增长率连续三年上涨,其中负电价时长245小时,同比增长5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电价区域分化,北欧低电价和负电价渐成常态。《报告》指出,2024年,北欧、西欧国家电力均价降幅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如瑞典、法国电力均价降幅分别高达38%和40%,且北欧低电价和负电价渐成常态;2024年,芬兰、瑞典低电价时长均接近2000小时,负电价时长均超700小时。而2024年南欧、东欧、波罗的海地区国家电力均价降幅、低电价和负电价时长均不及欧洲平均水平。
三是气电角色加速转变,调峰作用愈发凸显。《报告》指出,欧洲气电基荷作用进一步弱化,2024年,在基荷时段的出力贡献为20%,同比下降3%,已连续三年出现下降,为可再生能源电量增长腾出空间。而气电调峰作用更加突出,2024年,在峰荷时段的出力贡献高达52%,同比增长10%,成为平抑新能源波动的关键支撑。
成因分析
一是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与需求疲软叠加导致电力供给过剩,是电价中枢下行、低电价和负电价时长激增的直接原因。受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欧洲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电力负荷增长疲软,2024年,欧洲新能源发电装机及电量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仍分别同比增长15%和8%,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及电量同比增长更是超过20%,而2024年电力负荷仅增长1.5%,且近十年年均增速接近于零,叠加法国、芬兰等国家核电重启,北欧来水情况较好,核电、水电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5%和7%,导致电力供给严重过剩(2024年欧洲出口电量比进口电量多230亿千瓦时)。
二是新能源发电具有补贴、绿证等额外收益和需求响应推进不及预期,加剧了负电价现象的发生。欧洲新能源发电即便在电力市场内以负电价交易造成亏损,仍可凭借发电量获得政府补贴、绿证等额外收益来弥补甚至获利,具有在电力供给过剩时段申报负电价的动机。同时,欧洲自2023年起推动开展需求响应,促进用户侧主动削峰填谷,但由于参与方式不明确、各国实施细则未完善等因素影响,整体推进进度不理想,导致电动汽车、储能等用户侧灵活资源仍未有效参与调节。
三是关键输电通道不足,制约清洁电、低价电跨境配置,加深电价区域分化。北欧水电资源丰富、风光装机集中,电力供给严重过剩、电价水平低,南欧、东欧化石能源依赖严重、电价水平高,通过跨境联网可以解决北欧新能源“窝电”和南欧、东欧缺清洁电、低价电的双重困境,具有较好的跨境联网互补条件。而当前欧洲电网以邻国互联为主,北欧与西欧电网互联程度高,与南欧、东欧电网互联的关键输电通道不足,制约了清洁电、低价电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有关启示
一是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软硬联接,支撑促进新能源科学合理发展和消纳。欧洲新能源快速发展与电力需求疲软导致电力供给过剩,又受限于关键输电通道容量不足,导致清洁电、低价电跨境流动不畅,“窝电”与缺电现象并存。2024年,我国光伏、风电利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2和1.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发电富集的送端地区光伏和风电利用率跌幅更为明显,如西藏地区因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光伏风电利用率分别下降9.4和17个百分点,亟需统筹优化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跨省跨区输电含“绿”量,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消纳利用,解决送端新能源消纳问题和受端日益增长的绿电需求。同时建立新能源与负荷增长的协同发展机制,适度超前“让电等发展”。
二是加强电力市场运行价格监测分析,提前做好价格机制研究应对。随着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与欧洲类似出现低电价、负电价现象,例如,2024年,甘肃日前现货均价同比下跌17.5%,山东、浙江等地出现长时间负电价现象。伴随我国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新能源发电对电力市场价格影响将愈发明显,亟需强化电力市场运行价格监测分析,加强电力市场与存量新能源补贴政策、绿证等市场外机制的衔接,研判可能出现的低电价、负电价对新能源中长期投资及传统化石能源合理收益的影响,提前做好相关价格机制研究应对,发挥好价格机制引导作用。
三是加强市场引导、技术赋能,全力激发需求侧调节潜力。欧洲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低电价、负电价等价格信号对需求侧调节潜力挖掘不充分。我国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等快速发展,使得需求侧调节潜力显著增强,为需求侧资源利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亟需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分时电价与现货市场价格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有效引导需求侧用电行为,同时支持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商业模式创新,加强AI技术赋能研究及应用,着力推进数字电网建设,提升需求侧资源接入和调控水平,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5年8期,黄国日、梁梓杨、朱浩骏供职于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金周鹏供职于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