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宏伟蓝图中,区域市场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方区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为全国首个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的区域,南方五省区率先探路区域市场建设,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自2022年启动首次试运行以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持续优化市场机制设计,于今年6月实现连续结算试运行,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方区域实践样本”。本刊记者专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蔡葆锐,深入分析了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谋篇布局、机制构建、实践探路的全过程,勾勒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生动图景之一。
打破省间壁垒
统筹优化区域电力资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任务中,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具有怎样的战略定位?南方五省区建设区域电力市场具有怎样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蔡葆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示范田”。从现实意义来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实践探路极大地丰富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形态,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体现。
南方五省区构建区域电力市场具有天然的生长优势。从资源禀赋来看,南方五省区电源结构多元,一次能源与用电需求逆向分布,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64%,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55%,云南水风光装机占比高达91%,各地资源互补性强、电力互济需求量大,具备建设区域电力市场的资源禀赋。南方电网经历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八交十一直”交直流混联的省间强联系大电网,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奠定了最根本的物理基础。依托东西部电源互补特性,构建动态平衡机制,枯水期通过贵州、广西补充云南水电出力缺口,丰水期则以水电替代火电降低碳排放,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稳定物理条件。从区域整体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直接支撑西电东送、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等国家战略落地。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
蔡葆锐: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我国首个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统一优化出清的区域市场试点。南方电力市场是以广东为起步开始建设的,2017年,南方(以广东起步)现货市场成为首批现货试点,经历多轮次试运行,相关机制和经验开始向另外四省区推广。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施方案》,该方案系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区域电力市场方案,标志着南方电力市场从单省试点迈入系统整合新阶段。2022年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通过现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迈出实质性步伐。近三年来,南方区域市场先后开展了11轮次短周期试运行,为连续运行奠定基础。今年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改革进入“全电量、全主体、全时段”市场化运行新阶段,涵盖优先计划、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多类交易,开放合作、规范有序、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了从局部探索到全域协同的重大突破。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创新构建“统一出清、同台竞价”的市场模式,统筹优化南方五省区电力资源,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果。一方面,通过 “规则统一、流程衔接、数据互通” 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五省区市场主体 “一站注册、全域交易”,为全国市场打破省间壁垒提供“南网方案”;另一方面,在统一申报、统一出清、各类机组同台竞价等关键领域的探索,取得国家部委的高度认可。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不仅加速了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还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国家发改委李春临副主任在今年7月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已经建立,全国电力市场基本建成。从探索到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一直在前行。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近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了连续结算试运行,在这一阶段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形成了哪些具有亮点的关键机制?
蔡葆锐:一是打破省间壁垒,电力要素自由流动。通过南方区域统一现货市场模式,利用节点电价+统一出清机制,有效实现不同省区、不同类型机组的同台竞价,打破省级行政区划壁垒,推动电力资源在南方五省区范围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跨省区多类型能源同台竞价模式,使电力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创造价值的节点,如7月全月,云南在足额完成中长期计划送广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送电量近5亿千瓦时,超中长期计划6%,有效解决了南方区域长期存在的西部清洁能源消纳不足、东部负荷中心供电紧张的供需矛盾。
二是大幅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效率。通过利用各省区供需时段差异与调节性能互补性,有效适应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进一步降低了弃风弃光率。通过区域市场统一优化出清,广西大量新能源电量通过省间通道进行消纳。自今年6月28日连续结算试运行1个月以来,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效促成广西增送广东7亿千瓦时中长期交易的基础上,通过现货优化7月增送电量累计达5亿千瓦时,有效打破了省间壁垒,提升了跨省输电效率。同时,通过区域市场优化,使得资源流动的经济性得以增强,在充分消纳的基础上,试运行1个月用户电价同比涨跌幅控制在10%以内,对高耗能企业提供了价格缓冲,助力“双碳”转型中的产业升级。
三是全覆盖、不间断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今年6月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后,价格信号更加连续、稳定,真实反映电力的“时空价值”,高峰高价、低谷低价,紧缺区域价高、富余区域价低特征明显。例如海南与广东联络线,在结算试运行期间,每日基本满负荷往复送电,并呈现了明显的“中午海南光伏大发、海南送电广东,其余时段广东送海南”的特性,显示了价格指挥棒引导资源流动。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创新建立了多项核心机制。一是首创“1+N+5X”区域市场规则体系,实现了“国家规则全承接、区域框架全统一、运行要求全细化、经营主体全参与”。该体系既保证了区域市场的规则统一性,又兼顾了各省区的实际需求,为区域市场运行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为经营主体参与跨省区交易提供了有效依据。二是创建了“政府+电网+主体+运营机构”联合协同机制。践行“开门办市场”理念,建立了“政府+电网+主体+运营机构”的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机制,实现政策制定与市场实践同频共振。同时,吸纳发电、售电、用户、新型储能等多元主体,组建了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通过“共商共决”模式凝聚共识,保障了跨省跨区交易主体的权益与区域协同效能。三是首创了一批适用于南方区域运行特点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区域市场的平稳起步,创立了区域级别的利益平衡调整机制,并指导各省区建立了省内收益调整机制,自2022年首次结算试运行起进行应用,并逐步放开,确保了主体逐步认识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为合理分配区域现货市场的不平衡费用,勇于创新市场理论,基于区域市场运行特点,提出了跨省跨区不平衡资金分类及分配机制,在多次结算试运行中获得了全市场的共同认可。不断针对市场运行工况优化运行机制,提出系统运行补偿、大水电分电比例优化出清、多类型电源同台竞价优化等机制,秉承“边运行、边完善”的工作理念,不断向公平合理的市场建设奋发前进。
服务绿电消费需求
积极推动新能源入市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在电力市场的建设中,绿电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助力新能源消纳、服务企业绿电消费需求方面开展了哪些机制探索和创新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蔡葆锐:今年上半年,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证绿电交易1939.7亿千瓦时,较去年全年规模翻一番,超过前三年开展交易以来的总和,其中单独绿证交易1.65亿个,占全国68%,市场注册消费主体超过7万家,市场范围覆盖港澳台用户,市场活跃度领跑全国。初步形成“省内为主、省间为辅”的南方区域绿电市场和“立足南方、辐射全国”的绿证市场体系。价格方面,今年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绿证认可度的提高以及国内政策对绿电绿证消费的提振,市场需求逐渐提升。从2月开始,绿证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都在逐步走高。上半年单独绿证交易均价1.8元/张。成交绿证电力生产年份主要集中在2023~2025年,其中2025年生产绿证共1699万张,成交均价4.65元/张,2024年生产绿证共1.33亿张,成交均价1.59元/张。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随着新能源入市全面拉开序幕,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多元市场主体同台竞争对于市场建设具有怎样的挑战?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如何应对这一关键问题?
蔡葆锐:一是新能源全量入市对市场规则体系及配套机制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入市的机制电量与市场衔接机制需要尽快明确,规则体系的优化调整需要提前开展论证及推演;大量新能源主体注册、交易、结算等全流程管理体系与业务规范需要尽快建立,市场服务要跟上。二是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改变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格局。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实现不同主体同台竞争,推动市场 “差异化分层”。助力新能源企业寻求 “市场化收益 + 绿色价值” 的发展模式,推动绿证、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衔接创新。完善火电容量补偿机制,同时推动传统火电机组通过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收益。三是绿电直连等新能源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新型主体的发展,新政策将进一步调动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调节资源,让用户变成电源、用户两种身份。需要设计更加完备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市场规则来适应新变化,推动系统运行更加精细、高效、“源网荷储协同”转型升级。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印发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强化统筹、网省联动、深化研究三方面为抓手,积极推动新能源有序入市。一是明确工作要求。联合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印发《支持新能源参与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工作方案(2025年版)》,明确新能源参与市场的范围、时间节点以及重点工作安排。二是系统健全绿电绿证交易机制。修编印发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实施细则,完善绿证交易机制,完善区域市场“1+N”规则体系绿电交易条款,完善绿电与中长期、现货市场的衔接机制。三是推动全国范围绿色电力资源跨省区畅通流动。推动开展广西送上海和西北、华北区域送广东的跨经营区绿电、绿证试点工作。
强化关键问题研究
持续深化区域市场建设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随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下一步在区域市场建设持续深化方面还有哪些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
蔡葆锐:重点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市场规则体系。持续开展大型水电参与区域电力市场、优先发电计划市场化调节、跨省不平衡资金分类及分配、省间利益平衡等核心机制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统一全区域交易品种库,标准化设计交易日历,统一结算科目,推动省内规则体系不断标准化管理。
二是加强输配电价的研究及影响分析。目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在研究“两部制输电价”机制,国家有关部委也大力支持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价模式由原有的“单一电能量输电价”机制向“两部制输电价”机制转变。输电价机制的变革将对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经营主体利益、市场格局都将随之发生变化,接下来要提前做好分析研究,同步推动两部制电价在中长期交易机制、现货出清核心算法中适应性调整的具体措施,同步开展市场主体利益调整模拟推演,确保输配电价改革后现货价格信号的准确性,确保市场格局和运行环境总体稳定。
三是加强新能源进入市场的研究。为全面落实136号文有关要求,需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主体入市的准备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分布式新能源市场服务、交易机制、价格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并对当前市场规则的适应性、业务流程的适配性、市场服务的专业性、技术平台的可靠性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完善。
四是健全跨省跨区优先计划的市场化落实机制。全力做好“十五五”南方区域框架协议签订的市场机制支撑工作,推动相关省区提前确定区域市场交易基本盘。完善跨省跨区中长期合同交易机制,实现跨省跨区优先计划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落实。通过机制创新破解 “省间协同、源网荷储互动” 等关键命题,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南方区域与东南亚国家接壤,与港澳电网紧密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存在跨境电力交易的现实需求。目前贵中心在跨境电力交易方面开展了哪些实践探索?
蔡葆锐:南方区域于2004年启动跨国(境)电力贸易合作,截至2025年6月,中国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跨国(境)电力贸易累计量已突破780亿千瓦时。跨国(境)电力贸易受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影响,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各方关注度高。在推动南方区域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电力交易机制试点方面,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统筹推进跨国(境)电力交易。一是创新设计中老双向电力贸易机制,提出“协议+市场”“云南+广东”统筹消纳“跨境+境内”分步实施等多项创新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中老110千伏双向电力贸易。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投产,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双向电力贸易。二是推动广西送越南贸易重启,缓解越南电力供应紧张局面,2024年上半年,送电6700万千瓦时。三是统筹指导各省级交易机构常态化开展与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市场化交易。四是创新建立港澳台跨境绿证交易机制,服务香港周生生、澳门电力公司、台湾蒂升电梯等港澳台用户跨境购买绿证;与澳门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绿色电力证书专项合作协议,与澳门电力公司、香港中电、大湾区碳中和协会等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持续提升国内绿证在港澳台地区的影响力。五是积极融入南网公司澜湄区域共同电力市场建设机制研究、工程规划工作,为南方区域与周边国家的跨国(境)电力交易以及澜湄共同市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火力发电分会(电机工程学会)
- 火力发电分会(中电联)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园通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西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黑龙江华电佳木斯发电有限公司
- 陕西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华电国际邹县火力发电厂
- 中山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新能泰山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宜昌东阳光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扬州火力发电有限公司
- 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 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
- 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
-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
-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 国华绥中发电有限公司
- 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开封火力发电厂
- 云南华电巡检司发电有限公司
- 云南华电昆明发电有限公司
- 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黄岛发电厂
- 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
- 西北发电集团
版权所有©火力发电网 运营:北京大成风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3347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2478 本网站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使用